以陶瓷倒模汽水樽豬仔錢罌 陶藝家尹麗娟辦展覽重拾日常生活回憶【內附展覽詳情】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9/05/02 19:50

最後更新: 2019/05/03 13:53

分享:

分享:

「重拾」展覽能讓觀眾一次過回顧Annie過往的倒模陶瓷作品。(湯炳強攝)

當代陶藝家尹麗娟(Annie)的最新展覽「重拾」,呈現洗頭水、汽水樽及豬仔錢罌等陶瓷倒模複製品。假作真時真亦假,當平民日用品化身為名貴青瓷器,它既是假的複製品,又是真的藝術品;把原物和複製品並列一室時,當中又會產生怎樣的矛盾和張力?

Annie現時是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,過去相繼去過日本、丹麥、美國等地進行駐場藝術創作,2011年獲邀成為日本樂陶藝之森創作研修館的客席藝術家,更是唯一一個參展2016年韓國光州雙年展的藝術家。

這次展覽名為「重拾」,畫廊所見的展品有不少來自她過往的展覽,如「收集月光」、「珍百貨」等;還有在各國參與駐地藝術創作時的作品,帶有一種回顧意味,能讓觀眾一次過看到過往錯過的作品。

左:「收集月光」。右:韓國光州雙年展「Every Day A Rainbow」。(李榆佳攝)

左:「Fragile Books」。右:「Seven Sins」。(李榆佳攝)

Annie解釋:「重拾有兩個意義。一個是倒模時我們能否重拾物件原本的樣貌呢?另外,就是將一些舊作品再重新組織。」

真與假之間的距離

雖然都是倒模作品,但Annie在不同系列創作中要探討的問題卻不盡相同,當中她思考得最多的,是「真」與「假」和「真實」與「虛擬」的問題。

這次展覽想問的問題是,如果把複製品放回原物的背景中,真與假之間會產生怎樣的張力?

她進一步補充:「例如因為借助了可樂的背景,我們才能將倒模出來的汽水樽認出來。但實際上,它現在並不是可樂了,而是青瓷,中間轉化的過程讓觀眾看到些甚麼呢?」

雖然擁有可樂的樣子,但複製品已從飲品變成名貴的青瓷了。(李榆佳攝)

把倒模變成如日記

倒模的陶瓷創作起點是2002年,當時Annie在日本信樂陶瓷基地當駐場藝術家,在那裏逗留的3個月,要自己買餸煮飯。生活中積累不少食物容器,她便想到將其拿去倒模。

其他藝術家見狀,於是也開始送不同的容器給她。「所以每件作品背後都有回憶。我記得不同人送給我的東西、我們曾一起吃水果而留下的盒子。」因著回憶,當時的倒模作品便產生了紀念性(monumental)。

我覺得像是一種日記形式,雖然倒模的過程很緩慢,卻仍然能將一些事情記錄下來。

「Memories of Japan」系列。在日本的陶瓷倒模品充滿當時的回憶。(湯炳強攝)

思考何為藝術

這些年藝術市場發展蓬勃,年輕人也多了很多機會去發展,身為大學教授的Annie發現,藝術創作變得越趨專業化和職業化,這跟以往為藝術而創作、反市場的環境很不一樣。

她覺得,藝術界百家爭鳴,交易博覽會多不勝數,加上新建不少藝術場所如西九文化區等,面對變化多端的洪流,「要在當中找回你的取向」。

藝術市場不同的變化帶來的新衝擊,令Annie一直在思考「藝術真的是這樣嗎?」帶著這個疑問,她展開了不同的創作去尋找答案和其他的可能性。

去年「珍百貨」展覽中,Annie更挑戰藝術市場,將從蒸餾水、洗髮水、益力多等倒模出來的瓷器,陳列在士多店中以假亂真,更宣布以原物一樣的價錢出售。她笑稱這樣同時也是在打爛自己飯碗。

「珍百貨」中的展品均以原物價錢售賣,例如水原本賣三蚊,陶瓷品也是賣這個價錢。(李榆佳攝)

問到何以會有這樣的心態,Annie微笑道:「因為這跟我自己的質地比較接近,我不是很喜歡奢侈世界的人,你看我也不用iPhone,我不太喜歡它令到人們變得很瘋狂,不停地去追,一直追到一萬多元也願意買。」

展覽Info

「重拾」(Rediscovery)

日期:即日至5月30日

地點:巨年藝廊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186號1H號舖

撰文 : 李榆佳 TOPick記者